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化学与化工系滑继爱博士、王瑞虹博士作学术交流报告
时间:2015年10月30日 10:29    作者:     点击:

  10月28日,在行政楼六层会议室,科技处组织举办了新进博士学术交流报告。报告由化学与化工系科研副主任王峰主持,科技处温志明副处长,化学与化工系副主任李松栋,化学与化工系大部分老师、学生听取了报告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

  化学与化工系滑继爱博士和王瑞虹博士针对博士期间研究的课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分别与参会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和展望。

  滑继爱博士于2015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研究生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得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及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5篇。

  滑继爱博士作了主题为“基于1,3,5-三(1-咪唑基)苯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的报告。滑博士简要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背景及潜在的应用价值。重点论述了利用混合配体策略制备配位聚合物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即选用刚性配体1,3,5-三(1-咪唑基)苯作为主配体,带有不同取代基的苯二羧酸作为辅助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过渡金属盐反应,成功地构筑了一系列新型配位聚合物。主要探讨了辅助配体取代基、反应温度、溶剂以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配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为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配位化合物提供了基础。

  

  王瑞虹博士,现任化学化工系讲师,201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王瑞虹博士作了主题为“过渡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及其在构筑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简单介绍了当前过渡金属Pd、Fe、Cu催化的串联反应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金属Fe、Cu在3,3-双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一锅法合成中的应用,以及金属Cu、Pd 催化N-芳基化反应参与的串联反应在构筑咪唑并噻唑及咪唑并噻嗪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并阐述反应可能机理及产物应用。

                                       

                                               科技处、化学与化工系

 

                                                     2015年10月28日